藏医藏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与大自然恶劣环境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藏医起源据《宇妥.元丹贡布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疗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公元四世纪,天竺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元六世纪以来,从内地传来了医学和天文历算。文成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珍》)等等。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宇妥.元丹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宇妥.元丹贡布最为有名。
中国医学家。约生活于公元8世纪。藏族。曾任藏王的御医。他广泛搜集西藏民间医药,翻译汉族医学著作,主持编写《四部医典》(藏名为《据悉》,分为《札据》《协据》《门阿据》《亲玛据》等四部),是西藏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据传另著《原药十八种》《脉学师承记》等。对藏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把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为“隆”(指气、风)、“赤巴”(指火)、“培根”(指粘液)三大因素。
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等。“隆”基本分为五种;即:“持命隆”、“下泄隆”、“上行隆”、“平住隆”和“通行隆”。
就是胆汁,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等等。“赤巴”基本分为五种,即,消化赤巴、容光赤巴、行动赤巴、视力赤巴和增色赤巴。
即诞液,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等。“培根”也基本分为五种,即:根基培根、研磨培根、尝味培根、餍足培根和粘合培根。
藏医学除了具有悠久的历史之外,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医学道德.
宇妥·元丹贡布(708~835年)是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家,曾担任过赞普的御医,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走遍西藏各地,广泛搜集和研究民间医方,总结民间医药经验,还多次赴内地五台山以及印度...
“四部医典” 藏医学的主要医典是《居悉》(即《四部医典》),为宇妥·元丹贡布编著。如今见到的几种版本,已不是原来版本了。相传了十一世纪时,宇妥·元丹贡布的后裔玉妥·萨玛吸收《月王药珍》的精华,对......
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十五世纪以后,藏医逐渐形成了北方和南方两大派。北方派稍早于南方派,以强巴·南杰查桑为代表,南方派则以舒卡·年姆尼多吉为代表,他们分别总结了北部高寒地区和南部河谷地带的多...
三棵生命树是《总则本集》的解释图。至高无上的医药良师们为了使医学内容浅显易懂,以树木的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为比喻。这些喻树也是为了传授西藏医药时方便记忆而设计的。它好比一片土地,是所有医药资源的源头,据说熟悉这种图谱的人,就能了解藏医药的基本原则。这些彩图线条流畅,风格古雅,上面还有精美的字迹。